title

文化

본문 시작

天祭坛

天祭坛是古代人们为了向天祭典而设置的祭坛,三国史记等古代记录上说“站在新罗的太白山叫做3山5岳之中的一个北岳。”由此可见人们把它视为灵山。在太白山山顶的天祭坛是以天王山为中心北面有将军坛,南面有比它小的下端,3部分构成,用红石筑起成了神域,此地的天王坛设有用自然石筑起的周围27.5米,高2.4米,左右宽7.36米,前后宽8.26米的椭圆形阶梯,石头共9段,故叫做9段塔。每年的开天节就在这儿祭典,在中央插上太极旗和七星旗,周围插上33天旗和28宿旗,准备9种祭品。在此周围的溪谷一带有至诚的祷告处为使用的红石塔和石坛,禁止随便抓获动物或者砍树。

越敦窟

越敦窟是有大大小小的7个空洞和广场的不规则的圆筒形垂直洞窟,这敦窟的地质年代是约5亿年前后,包括形形色色的石笋排队的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乳石等装饰灿烂的的地下宫殿。洞窟的侧壁有洞窟珊瑚,乳石和钟乳石非常壮观。下端部的广场有洞窟湖,水深有4米左右,其广场中心有8米高的大型石笋。
* 非公开洞窟
越敦窟
文化材名 称越洞窟
指定号码 江原道 纪念物 第58号
所在地 远东山 117番地
規模 圓筒形規模、模樣的垂直洞窟
指定年月日 1986-11-09

石长丞

与太白山山顶上天祭坛的天祭信仰有关的太白山神的守护神,位于爬太白山的路口两侧,此石长丞是为了表示神圣的地带而建立了。原来在北面约500米处的龙潭上侧长丞敦地松林里,但是来来往往的游客抛石头几乎被埋在石堆中,后来建立太白山望镜寺,就搬到弥勒佛里,1987年由太白文化院把它复原到现在的位置上,此石长丞的建造年代不明确,材质为花岗石,天下大将军的高度为170厘米,外围为130厘米,地下女将军高度为155厘米,外围为135厘米,与一般男女的标准体格差不多。被评价为有关太白山民俗信仰研究的贵重资料。
文化材名称
文化材名称 太白山 石长丞
指定号码 江原道民俗资料 第4号
所在地 所道洞 192

主要设施

寺谷上从古就有本积、深积、妙积、隐积等寺刹,这一带被称作塔街,此地有了本积寺。关于本积寺的创建年代没有历史记录,但是从山寺发现的瓦片估计是在新罗末期。在仁祖实录(仁祖26年,1648年)和陟州志有有关本积寺的介绍。1916年发行的三陟郡志上说“肃宗(在位期间1679~1719)时期本积寺在村庄西侧,现只有石塔”,从此记录上看估计300多年前已经被废止。收拾的石塔材继承了新罗石塔的模样,推定为从统一新罗末期到高丽时代初修建。现在余存附材不完整,但是可以复原原型,对于研究太白地区的佛教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1998年4月收拾零散在周围的石塔材,由太白市、太白文化院、太白乡土文化研究会共同把它指定为文化材。 ○文化材名称本积寺址 3层石塔材
主要设施
指定号码 江原道 民俗资料第126号
所在地 黄池洞 467-10
指定年月日 2000-1-22

铁岩站前迭炭场

在1935年日本占领韩国时,由总督府最初开发了南韩最大无烟煤矿,这就是三陟煤矿。其设施解放后从发展国家经济的目的上,起初由国营企业出发的大韩煤炭公司长省煤矿设置并一直运营到现在。
从煤矿采出来的原炭按照需要分开后加工处理的煤炭设施,60~70年代在国家能源产业上起中枢作用的我国近代产业史的象征性的重要设施。
铁岩站前迭炭场
文化材名称 铁岩站前煤炭设施
指定号码 国家指定重要民俗资料 第21号
所在地 铁岩洞 361-1番地
指定年月日 2002-5-27
主要设施 原炭储藏及搬运(输送带),挑选轻石及破碎搬运,1,2,3次,分离异物质(浸淀),经过各种供应机器及修理仓等5个路线(阶段)形成主要设施物。